17时许,广州大道中仍有非广州市籍小客车通过。
在村卫生站,突击队员与蒙建发医生、张财星医生等一线村医进行了访谈。乡村医生们表示,县卫生院每个月都会安排1次培训,培训内容有常用医疗知识、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。近年来,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培训方式,村医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,能够更好地把医学知识运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,满足村民大部分的就医需求。
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炒股票加杠杆,大家都很熟悉了。
名气之大,上了语文课本,堪称国宝。
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器的代表之一,在它背后隐藏的故事,也和文物本身一样精彩。
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,共有六十五件,重达4.4吨,组装起来占地数十平方米,堪称是件雄伟瑰丽的文物。
在它出土的地方,2000多年前存在着一个诸侯国——随国。
对于东周列国这段历史,大家的焦点主要在于春秋五霸、战国七雄这样的主线情节,对于随国这样的小国失之关注,但在这些小国身上,也同样埋藏着对我们历史至关重要的线索。
曾侯乙是曾国的国君,曾国就是随国,国君的先祖来头很大,是西周重臣南宫括,也就是《封神演义》里的南宫适的人物原型。
周武王分封,南宫适和他的后代被封在随国。
这时期的随国,不是个可有可无的小国,它是周王分封在汉水一代姬性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。
《左传》:“汉水之东随为大”。
能力有多大,责任就有多大,强国随国肩负着多重任务。
它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——为周朝守御南土。
惟王正月,吉日甲午。曾侯舆曰:伯适上帝,左右文武,达殷之命,抚定天下。王遣命南公,营宅汭土,君庇淮夷,临有江夏。
里面关键的是“君庇淮夷,临有江夏”这句话。
怎么解读呢。
当时西周王朝的国土并不算特别大,它在南方能控制的边界,只到随州周围,也就是随国的位置。
为什么要把随国封到那里呢,因为它替王室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——监视与牵制。
在随国的旁边,还存在着一个鄂国。
这个鄂国,是随国的责任之一。
鄂国,早期位于山西乡宁县一代。它是夏商时期封的诸侯国,没有与武王结盟伐纣,也就是说,它不是自己人。为了便于防范,周王室把它迁到了现在的湖北鄂州一代。
所以说现在湖北的简称为什么不是楚,而是鄂呢,和这个鄂国也有很大关系。
为什么给放到这里,因为随国的位置,就在鄂国旁边。
所以,意图很明显了,把鄂国给移到这儿,就是让随国监视着它。
当然,随国给放到那里,不仅仅是监视鄂国,在它周边还有许多异姓诸侯国,比如它周边的唐国、赖国、轸国,这些都不是姬姓诸侯国。
这些国君都跟周王不是亲戚,说不定哪天就要翻脸,要是中间没有自己人镇着,它们还可能联起手来推翻周天子,就像周武王干过的那样。
所以,放个随国在那里,很有必要,也很重要。
这是“君庇淮夷,临有江夏”的一层含义。
除了镇守南部边陲,随国的设置,还有更大的意义,就是把国土向南延伸。
在西周时期,周王还没有后来那么怂,几任周王在继承先王基业的基础上,还是有开疆拓土的野心的。
周昭王、周厉王都曾多次发动南征,目标正是当时被视为蛮夷的楚人,在这个过程里,可靠的随国就成为了周军前线的大本营。
八月初吉庚申至,告于成周,月既望丁丑,王才成周大室,令静曰:“俾汝司在曾、鄂师。”
并且随国的南宫家族,还出任周军的统帅。
隹王令南宫。伐反虎方之年。王令中先省南国。貫行。埶王?。在夒真山。中乎歸生鳳于王。埶于寶彝。
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意义,随国还有战略上的意义,保证周王朝的铜资源供应。
铜资源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和生活资源,随国并没有铜矿,但它位于随枣走廊要害之处,是周人南下和控制汉江地区的重要通道,瑞昌和铜陵产铜,铜资源就通过随枣走廊运送到周王那里。
随国,为周王扼守着铜矿运输线。
所以,“君庇淮夷,临有江夏”,随国对周王朝意义重大,它也一度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义务。
不过西周晚期开始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首先,随着王室力量的衰弱,当初周天子担心的坏事也发生了——鄂候驭方还是叛乱了。
呜呼哀哉!用天降大丧于下国,亦唯鄂侯驭方,率南淮夷、东夷广伐南国、东国,至于历内。
鄂候的叛乱,一度声势浩大,接连战胜周军,最后在周厉王的强力打击下失败。
雩禹以武公徒驭至于鄂,敦伐鄂,休,获厥君驭方。
鄂候失败后,鄂国被随国吞并,随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。
但是再怎么加强,随国也无力对抗接下来的危机——楚国崛起了。
当周夷王之时,王室微,诸侯或不朝,相伐。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,乃兴兵伐庸、杨粤,至于鄂。
楚国在熊渠时代开始发展,向四周扩张,逐渐有了争霸的实力。
楚国要扩张,作为周王桥头堡的随国处境就很微妙了。
这时候的楚国,国力已经远强于随国。随国要想自己单扛楚国,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。
但要随国就这样背叛周王,归附楚国,却也没这么容易。
随国的生存策略
随国的对策很圆滑,楚国施加压力时,它就在尊楚国为老大,口口声声要跟楚国混。但转过身,却又对周王室毕恭毕敬,毕竟在王室正统的随人眼里,楚人还是蛮夷。
楚国怒了,要讨伐它,随国又装无辜,打感情牌。
三十五年,楚伐随。是也。随曰:“我无罪。”
楚国一看,说那行,现在我们国君熊通也想称个王玩玩,你到周王面前帮我们说道说道。
随国满口答应,不就上下嘴皮子碰几下的事嘛,成。
周王当然不会答应熊通称王,随人早有预料,不过这一来一去,好几年的时间就又过去了,万一熊通熬不住,突然挂掉也未可知。
楚曰:“我蛮夷也。今诸侯皆为叛相侵,或相杀。我有敝甲,欲以观中国之政,请王室尊吾号。”随人为之周,请尊楚,王室不听,还报楚。
楚国有实力支撑,就算周王不答应,最终熊通还是自己称王了,但也没怪罪随国,随国表面上还是尊楚国为老大,在周王和楚国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生存着。
随着周天子实力越来越弱小,随国和楚国的关系看上去也越来越好。
曾侯乙编钟,就是这一时期随楚交往的产物。
曾侯乙,是曾国也就是随国的一位国君,他去世后,楚国的楚惠王为他特制了镈钟作为祭祀品给他随葬。编钟全套共有65件,其中最大一件镈钟里,篆刻着铭文:“左右楚王”。这也说明这时期,随国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向楚国臣服。
楚国和随国关系这么好,看上去几乎是一家人了。
然而并不是,一有机会,随国就会想到自己对周王室的义务之一,正是防止楚国坐大,于是他们乘楚国不备,联络汉水的姬性诸侯国一起背叛楚国。
楚国的实力终究过于强大,随国很快被楚国出兵击败。
随以汉东诸侯叛楚。冬,楚斗谷于菟帅师伐随,取成而还。
随国为王室尽的最后一丝努力和义务,终于失败了。
随国臣服楚国
被楚国讨伐后,曾候娶了楚国女子芈克为妻,楚国以联姻的形式逐渐真正控制了随国。
曾候娶楚女,没办法弄清是主动联姻还是被联姻,但联姻的后果很明显,随楚关系真正进入蜜月期,
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?后来吴国伐楚,楚昭王不敌,首都被攻占,他想到的去处不是别的地方,正是随国。
吴国想要杀掉昭王,斩草除根,随国没有辜负昭王的信任,把楚王藏了起来,跟吴国大打太极。吴国最后也没有办法,此事不了了之。
吴王闻昭王往,即进击随,谓随人曰:“周之子孙封於江汉之间者,楚尽灭之。”欲杀昭王。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,自以为王,谓随人曰:“以我予吴。”随人卜予吴,不吉,乃谢吴王曰:“昭王亡,不在随。”吴请入自索之,随不听,吴亦罢去。
随后楚昭王复国,随国和楚国的关系更上一层楼,成了真正的一家人。
最后随国怎么灭亡的呢,不是被楚国,楚国保留了随国的特殊地位,允许它存在。在天下大势面前,随国和楚国一样,无法最后生存。战国后期楚国与秦国对抗失败,节节败退,随国的国土也被占领,随国贵族们就跟着楚国一起撤退到了更南方,再到更南方,最后终于被秦国统一。
结语
从这件曾侯乙编钟上,反映出的正是楚国实力的强大。这套编钟是世界上最大的编钟,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多金属的乐器。它能演奏从五声到七声的音阶旋律,仅靠这套编钟,就能奏出今天绝大部分的乐曲。即使在今天,也不是轻易能打造出来。
但是根据专家的考证,楚国造的编钟,奏出的却不是楚音,而是周朝的“华夏正声”,这说明的是楚国国力虽强,但在文化上还是接受了周朝华夏正统的辐射。姬性随国,正是周朝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“左右楚王”——到了随国接收曾侯乙编钟的年代,随国已经臣服于楚国。但在文化上,却正好相反,随国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南北碰撞交换的位置。军事上,是楚国胜利了,文化上,却是随国最终胜利了,楚国逐渐受中原文化影响,两种文化相互交融,最终彻底成为了一体。
曾侯乙编钟,就是这种碰撞与交融的证明。
曾侯乙编钟周王鄂国楚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十大排名_十大合法配资_十大正规配资平台观点